宅在家 護台灣 保健康 不無聊

台灣covid-19疫情迅速蔓延,不但全國進入三級警戒,而且警戒期程也一延再延,目前似乎還看不到終點。而大家寄託希望所在的疫苗又存在著太多不確定因素,進口疫苗雖有些許進展,也開始施打,但數量卻仍遠遠不足,而三種國產疫苗也還在兄弟登山,各自努力的階段,能否成功,還在未定之天。

進入三級警戒後,就好像在忙碌的生活中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,各級學校停止上課,社交活動被迫停止,原有的生活步調完全被打亂了,人們被迫暫時留在家裡減少外出,頓時原本精彩豐富的人生,瞬間變成了慘淡昏暗的黑白。

每天下午200指揮中心記者會,雖然只是公佈幾個數字,卻牽動著全民緊繃的情緒,確診數字的上升與下降,代表著疫情趨於嚴峻亦或緩和,而死亡人數的出現,則代表又有親愛的家人離開了我們。面對這個看不見的敵人,我們似乎只能提高警戒自我保護,而在持續警戒的過程中,卻也帶來了焦慮與恐懼,在焦慮與恐懼裡,又滋生了更多的憎恨與懷疑,這樣的惡性循環,讓我們更看不到疫情的盡頭。

要想打贏這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,我們一定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。既然是長期抗戰,就更要有戰略、有方法,勇敢面對,克服恐懼,惟有冷靜團結,善用現代科技,保持身心健康,才能戰勝疫情。在此,我歸納一些簡單務實有效的做法,提供大家參考,大家共同努力,既可以充實生活,更可以一起終結疫情:

一、確實做好基本功:戴口罩、量體溫、勤洗手、常消毒、宅在家。這些都是指揮中心每天不斷提醒國人的基本功,該如何做,我不再贅述,這其中最重要的事,就是每天要持續落實的做,做好個人防護,絕不可以說一套做一套,敷衍了事,抗疫才能成功。

二、繼續維持社交圈:不出門也能維持社交,這是真的嗎?絕對是真的啦!我們不可能自外於社會,也不能不和社會互動、連結。但是在疫情當下,我們只要稍作改變,一切社交活動都可以維持的。拜現代科技之賜,網路無遠弗屆,現在我們可以把以前大家面對面聚在一起的下午茶、餐敘、K歌、桌遊等等社交活動,改成透過手機、iPAD及電腦的鏡頭以視訊方式辦理,咱們照樣可以喝咖啡聊是非,照樣可以猜枚行令、樽酒論文、照樣可以一起飆歌(在雲端)、照樣可以一起手遊(在線上)…,這真的又簡單又開心,不是嗎?

三、減少外出的採買:疫情嚴峻,可生活還是要過,每天還是要祭祭五臟廟。採買如果好好規劃,就可以減少外出,宅在家救台灣。如果想要在家自已煮,可以透過網路採購,要是不放心網購的品質,非得親自現場選購,那就挑人少的時段去市場及賣場,比較不會人擠人,也安全一些,選一些比較可以儲放的食材,一次買足一星期的量;如果不想自已煮,除了可以出去買回家吃,也可以選擇外送,每餐都可以吃各地不同的美食呢!這實在太幸福啦!

四、保持規律的運動:宅在家就不能運動嗎?哦,不是喲!宅在家更要運動,不然會肥死你的。雖然不能去公園、運動場、健身中心、瑜珈教室,但我們還是要持續運動的。沒有啞鈴,那就用保特瓶裝滿水呀;舖上瑜珈墊,好好伸展一下,身心靈都滿足;打開電視或電腦,跟著老師,one more  two more吧;想跑步,也沒問題,別忘了,去年曾經有人在自家陽台完成馬拉松呢。現在就開始你的在家運動計畫吧!持續規律的運動,你會更健康!

如果你真的還有很多時間尚未填滿,那我建議你再找一些事來做,例如:把家裡好好打掃打掃,看起來就會賞心悅目的、或是把陳年照片拿出來整理整理,順便回憶一下那些美好時光、再不就拿起電話傳個訊息,問候一下許多未見的親友近來可好、或是買幾本書來看、練練歌、寫書法、畫畫、多多欣賞美好的人事物…,讓生活更充實。

最後,也要提醒大家,每天疫情資訊很多,是非對錯很難分辨,千萬不要過度關心疫情資訊,也不要花費太多心思評論;其次,在家時間變得很多、切記不要一直不斷的吃零食,一旦胖起來,要瘦回去真的很不容易;此外,沒事不要出去串門子,許多社區傳染就是鄰里間人與人的互動連結太多導致。

疫情終會有結束的一天,只要我們懷抱著希望,遵循防疫新生活,保持身心健康,冷靜團結,耐心等候,當施打疫苗比例達到全民免疫時,我們就可以重回自由自在豐富精彩的美好生活,相信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。